孩子正确用药很重要家长们看过来

“是药三分毒”,老百姓常这样说。

近日,《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

孩子正确用药很重要

孩子的身体是脆弱的,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

那么,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

日常用药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医院儿童专科来给家长们讲一下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以让家长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悲剧。

误区一:成人药喂小孩儿

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成人药,并按成人剂量减量使用。但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善,肾脏、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用药时要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切不可将大人的药给小儿随意服用。儿童专用的药物,从病理、副作用和口感上都更加适合孩子,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

误区二: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其实它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增强过程,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当然,过高的发热是有害的,若体温过高,甚至超过40℃,就可能诱发高热惊厥等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但一天不能超过4次用药,每次间隔至少4-6个小时。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大多数为复方制剂,若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应用而使药物应用过量,因此要避免滥用。

目前,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口服液或滴剂,水果口味。

误区三:擅自分享处方药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妈妈之间分享处方药的事儿。虽然有的疾病相同,但每个人用的药却可能差异很大。一些人听说别人的药物效果好就想换药,还有的人自己买了口碑好的药用,效果却不如别人显著,甚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这是因为药物是否会发挥出理想效果,与用药者生理、疾病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如果真想用同一种药,也要请医生检查,让医生来作判断。

误区四:吃胶囊时剥去溶衣

胶囊的外壳有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区分“外形”。用胶囊装的药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者是口感不好、容易挥发、在口腔内容易被唾液分解、容易吸入气管的药。把这些药装到胶囊里面去,是为了保护药物的药性不被破坏,同时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因此,服用胶囊时建议整粒吞服,不要剥开服用。特别是肠溶胶囊。

误区五:喂药方法不恰当

1、粗暴喂药方式:

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而导致误吸,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吸入气管轻则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对策:在喂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借助图片、动画、音乐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紧张感,再使用一些喂药辅助工具给孩子喂药,如药匙、药物滴管、针筒型喂药器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服药。

2、药物与果汁、糖水同服: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或为掩盖药物的苦味,常常在服药时与果汁、糖水同服。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果汁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一些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糖水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与药液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相结合,就会起化学反应;国外临床药理学家已经确认,有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过敏药和抗感染药的功效。因此,建议使用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服药与喝果汁、吃水果时间最好间隔1小时。

3、随意用药:

孩子在使用维生素、抗生素等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正确使用,家长不能擅自加大或减少药物的用量及种类。

由于,药物有着极强的两面性,即治疗性和副作用,所以各位宝爸、宝妈在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希望真正发挥药物的正确作用,尽量减少副作用,有利于促进孩子康复。

联系我们

-(儿科)24小时急救-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byjs/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