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推拿家长课堂第一讲发热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人体口腔温度﹥37.5℃,或肛温﹥38℃,或1天中体温波动超1.0℃。小儿基础体温是指直肠温度,正常体温范围:肛温≦37.5℃,口温≦37.2℃,腋温≦37.0℃。以肛温为标准,发热可分为:低热(37.5-38.5℃),中度发热(38.6-39.5℃),高热(39.6-40.5℃),超高热(﹥40.5℃)。按发热类型可分为:稽留热(每日温差≦1℃)、弛张热(38-40℃,每日温差≧2℃)、间歇热(相隔数日再发热)和不规则热,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发热的原因及分类:

发热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前部),对炎症介质所产生的反应,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根据发热原因将发热分为以下几类:

1、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脱水、疼痛、惊厥、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疫苗接种反应、输液或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中医病因病机:

1、外感发热由于小儿形体稚弱,抗邪能力较差,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当,易为风寒外邪所侵,邪气侵袭体表或脾胃,卫外之阳或脾气被郁而致发热。

2、阴虚内热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而致肺肾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

3、肺胃实热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4、气虚发热由于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

发热的诊断要点:

1、检测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1天中体温波动超1.0℃。

2、可伴有恶风寒,头痛,口干,食欲减退,烦躁,手足心热,懒言乏力等症状。

3、血象检查、胸透等理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发热的预防调护:

1、衣着要凉爽。切忌为小儿添加过多衣被,以既不受凉又能保持皮肤干爽为宜。

2、居室空气要流通。即便室内有空调或供暖,也不宜紧闭门窗。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清亮。

4、注意营养。不宜偏食挑食,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5、饮食的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的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过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加重。

6、一量发热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伴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高热惊厥时,医院治疗。

发热的分型调理:

1、外感发热

1)证候表现:偏于风寒者可见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寒邪克胃者兼见,纳差,腹胀或呕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偏于风热者可见发热,微汗出,口干,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2)治则治法:风寒者宜散寒解表(寒邪克胃者宜配合健脾促运);风热者宜清热解表。

3)调理方法:

①药膳食疗:风寒者:荆芥苏叶饮(或香薷姜糖饮)、风热者:二花桑菊薄荷饮。

②推拿疗法:四大手法各30次,清肺经次,清天河水次,分手阴阳次,退六腑次,拿肩井10次,风寒者加推三关次,揉一窝风次,掐揉二扇门30次,揉外劳宫次,(寒邪克胃者宜配合推天柱骨、掐四横纹、摩腹),风热者加清肝经次,揉内劳宫次,揉大椎次,推脊次,每日推拿1—2次,5日1疗程。

③水疗法:风寒者用荆芥、防风、羌活各10g,(寒邪克胃者用生姜、艾叶、甘松各10g),风热者用葛根、蔓荆子、薄荷各10g加水ml煎取汁备用,将浴盆内加水适量,水温调至36—38℃,兑入中药液给小儿全身擦浴,每次3分钟,每日擦浴1—2次,5日1疗程。

④拔罐疗法:风门、肺俞(寒邪克胃者取脾俞、胃俞)闪火罐法,留罐1—3分钟,间隔2日拔罐1次,2次1疗程。

⑤敷贴疗法:风寒者用藁本适量,风热者用牛蒡子研成细末密封保存备用,取藁本或牛蒡子5g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夜晚睡觉前用敷料敷贴于肺俞穴,(寒邪克胃者用苍术敷贴肚脐),早上起床时取下,将局部清洗干净,间隔1日敷贴1次,3次1疗程。

外感四大手法

2、阴虚发热

1)证候表现: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神疲,盗汗,食纳减少,舌红苔剥,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

2)治则治法:滋阴清热。

3)调理方法:

①药膳食疗:可酌情选用生地莲子饮、甘庶玄参生地饮、麦冬竹叶枣皮饮。

②推拿疗法:补肾经次,补肺经次,清天河水次,掐揉四横纹30次,掐揉二扇门30次,揉二马次,推脊次,揉涌泉次,每日推拿1次,7次1疗程。

③水疗法:用知母、黄精、薄荷各10g加水ml煎取汁备用,将浴盆内加水适量,水温调至36—38℃,兑入中药液给小儿全身擦浴,每次3分钟,每日擦浴1次,7次1疗程。

④拔罐疗法:肺俞、肾俞闪火罐法,留罐1—3分钟,间隔2日拔罐1次,2次1疗程。

⑤敷贴疗法:用首乌、牛膝适量研成细末密封保存备用,取首乌、牛膝各5g用醋调成糊状,夜晚睡觉前用敷料敷贴于涌泉穴,早上起床时取下,将足底部清洗干净,间隔1日敷贴1次,3次1疗程。

3、肺胃实热

1)证候表现: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脉数有力,指纹深紫。

2)治则治法: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3)调理方法:

①药膳食疗:可酌情选用无花果石榴饮、麦冬番薯无花果粥、沙参麦冬枇杷饮。

②推拿疗法:清胃经次,清肺经次,揉板门次,清大肠次,清天河水次,退六腑次,运内八卦次,揉天枢次,推脊次,每日1次,7次1疗程。

③水疗法:用芦荟、芦根、野菊花各10g加水ml煎取汁备用,将浴盆内加水适量,水温调至36—38℃,兑入中药液给小儿全身擦浴,每次3分钟,每日1次,7次1疗程。

④拔罐疗法:肺俞、胃俞闪火罐法,留罐1—3分钟,间隔2日拔罐1次,2次1疗程。

⑤敷贴疗法:用黄连、石斛适量研成细末密封保存备用,取黄连、石斛各5g用蜂蜜调成糊状,夜晚睡觉前用敷料敷贴于脐中,早上起床时取下,将肚脐部清洗干净,间隔1日敷贴1次,3次1疗程。

4、气虚发热

1)证候表现:劳累后发热,低热,语声低微,懒言乏力,动则自汗,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或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2)治则治法:健脾补肺,益气清热。

3)调理方法:

①药膳食疗:可酌情选用葡萄花生白果汁、沙参玉竹老鸭汤、山药黄精灵芝粥。

②推拿疗法:补脾经次,补肺经次,清大肠次,揉肾顶次,清天河水次,运内八卦次,分腹阴阳次,揉足三里次,捏脊5遍,每日推拿1次,7次1疗程。

③水疗法:用浮小麦、红景天、沙棘各10g加水ml煎取汁备用,将浴盆内加水适量,水温调至36—38℃,兑入中药液给小儿全身擦浴,每次3分钟,每日擦浴1次,7次1疗程。

④拔罐疗法:肺俞、脾俞闪火罐法,留罐1—3分钟,间隔2日拔罐1次,2次1疗程。

⑤敷贴疗法:用白术、五味子适量研成细末密封保存备用,取白术、五味子各5g用蜂蜜调成糊状,夜晚睡觉前用敷料敷贴于脐中,早上起床时取下,将肚脐部清洗干净,间隔1日敷贴1次,3次1疗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jbzd/6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