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中医源于黄帝内经的智慧中医养

<

以下文章来源于晓中医,作者Scratchant

晓中医

王晓鸣,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浙江省名中医。临床专业方向为中医儿童保健学,主要病种为儿童营养性疾病、多动症、抽动症、复杂性高热惊厥、哮喘、易感儿等。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都是人与饮食的重要性。今天就谈谈《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以下简称“素养”)中医养生四大基石之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素养”第28条)。

★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素养”第17条)。

★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素养”第18条)。

★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素养”第19条)。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素养”第20条)。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都是饮食的重要性。所以“素养”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也最多。我觉得,饮食养生核心理念就是《黄帝内经》所提出的“食饮有节”和“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就是主张饮食适量,反对饥饱失常和饮食过寒过热。《黄帝内经》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强调了谷类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反之,饮食过量也会伤害人体健康,损伤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黄帝内经》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过分偏嗜寒热饮食,会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关于“谨和五味”,《黄帝内经》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精血的产生,根源于饮食五味的摄取;但是,贮藏精血的五脏,又因为过食五味而受伤害。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谨和五味”,把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得当,就可以颐养天命:“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黄帝内经》如是说。

《黄帝内经》又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里所谓的“五”,就是指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谷果肉菜,无令有偏,以使其气味和谐,有利于补益人体精气,从而有助于健康长寿。我们在日常饮食搭配原则是: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高彩芹是丽水云和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出生于年,期颐之年仍然“抛头露面”,是长寿老人的“代言人”,曾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参与国内首部“长寿”纪录片——《长寿密码》的拍摄。她的饮食特点就是从来不挑食,用高家保姆的话来说,“吃的与寻常人家没什么区别”,从不多吃。一般小碗米饭,应季蔬菜、豆腐、猪肉等,不过她最喜欢吃的菜是当地产的黑木耳。虽然历经一个多世纪,她依然身材苗条、腰杆笔挺。

纵观我们采访过的长寿老人,生活环境有异,饮食偏好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百岁老人习惯于荤素搭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分饱,真正做到了“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原标题:《源于《黄帝内经》的智慧:中医养生四大基石之饮食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kfhl/1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