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不少宝宝打完疫苗之后,都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医院吗?
打疫苗前
疫苗不仅种类多,而且有的疫苗还要接种多次,刚出生的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打预防针。
为了宝宝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除了带好《预防接种证》以外,我们还要在疫苗接种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1.确保宝宝是健健康康的
打预防针毕竟是要消耗宝宝体力、精神的事情,在去打针之前让宝宝睡好吃饱最重要。空腹的情况下是不适合宝宝打疫苗的,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还要注意宝宝最近有没有接触过正在患传染病的人,最近有没有发热、拉肚子。
在宝宝接种时,这些情况都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判断下宝宝现在的状况是否能接种,以免宝宝接种不上疫苗,还增加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2给宝宝做好心理建设
一般来说,年纪越小的宝宝,痛感越不明显,反而哭得比较少,一脸懵地就结束了。
随着宝宝长大,感官和智力都成长了,就开始害怕打针,甚至一看到医生就要开始哭了。如果宝宝实在是怕打针的话,拿平时喜欢的玩具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3要了解接种的疫苗
要注意,给宝宝打疫苗固然重要,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是不能给宝宝打疫苗的。
比如说过敏体质的孩子,我们要和医生描述清楚宝宝的过敏症状和过敏原。
还有如果宝宝是早产儿、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等情况,也最好和医生商量过之后,再确认打什么疫苗和什么时候打疫苗。
接种后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也称为发热,是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变化实现对有害因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预防接种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之一。
接种后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疫苗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正常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有的发热其实不是很要紧,但如果发热时间持续过长或发热体温过高,则可能引起各个系统功能障碍,还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等神经系统反应。
因此对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应视其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区别处置。
38.5℃以下的轻微发热,
无明显不适。
打了预防针后,出现的轻微发热(不超过38.5℃),无其他明显不适,可以不用太担心,多数为一过性反应,不必急于服用退烧药和抗生素处理。
1密切观察
保持环境温度舒适,让宝宝多喝水,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物理降温
若宝宝体温持续上升,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一旦宝宝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寒战、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降温法:用纱布蘸温水(水温38~40℃为宜)擦拭宝宝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
水温38~40℃
冰水或酒精擦浴:不建议使用这些方法给宝宝退热。
38.5℃以上中高热,
和/或伴有其他不适。
如果宝宝体温≥38.5℃,和/或伴有局部疼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药物,能有效降低发热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药物使用即可。
宝爸宝妈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宝宝发热伴随以下情况,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
既往有高热惊厥史;
服用退热药物后2小时内体温降幅0.5℃;
伴有皮疹、呕吐、腹泻等其他表现;
高热(≥39℃)持续超过24小时,或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
出现昏迷、抽搐、休克等强烈反应。
各位家长也请放心,接种疫苗之后的发热,大部分都是一过性反应,很快会自动消失。
如遇到高热或伴随其他症状,要尽快看医生,同时也可以报告给我们的接种单位,我们的接种医生也会进行指导并调查处理。
打疫苗后
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无论宝宝是哭着闹着挨了一针,还是乖巧地接种了疫苗。打完疫苗之后,我们也不能懈怠,要做的事情还有一些:
接种疫苗以后要观察三十分钟再离开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三十分钟非常重要,疫苗中含有很多成分,有些宝宝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过敏症状一般在接种之后三十分钟内就会出现。
在这三十分钟内,我们要观察宝宝的呼吸、面色、和唇色,是否有呼吸急促、面色发白、口唇发紫的情况发生。
疫苗过敏的几率虽小,但是不能大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