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2岁幼童吃完蚕豆变成酱油尿医生

2岁男孩嘉嘉吃了小半碗蚕豆之后,全身发黄,小便颜色跟酱油一样,医院后才知道患了蚕豆病。

医院血液科主任屈丽君说,眼下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最近蚕豆病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5月份以来该院已经收治了18例蚕豆病患儿!!!

有一种遗传性疾病叫“蚕豆病”

嘉嘉家住合肥。上周末,嘉嘉和爸爸妈妈去六安看望爷爷奶奶。午饭时,嘉嘉吃了小半碗奶奶从菜地里新采摘的蚕豆。

第二天早上,妈妈发现孩子脸色发黄,眼白也有些发黄。

“主要是孩子的小便颜色吓到我了,像隔夜的浓茶那样的红褐色,又有点像酱油色,颜色很深。”

在医院,医生结合孩子有进食蚕豆的病史,以及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很快做出了诊断:蚕豆病。

屈丽君介绍,蚕豆病多发于身体中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群中,在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易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此称为蚕豆病。

关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百科上这样介绍:

一种存在於人体红血球内,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之酵素,在这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NADPH的物质能以保护红血球免受氧化物质的威胁。在磷酸戊糖途径中,5-磷酸核糖的生成是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催化完成的。G6PD缺乏时,若身体接触到具氧化性的特定物质或服用了这类药物,红血球就容易被破坏而发生急性溶血反应。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在每年4—5月蚕豆成熟季节时发病最多,一般在进食蚕豆后12-24小时突然发病。

嘉嘉正是因为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以在进食蚕豆后出现了急性溶血,身体中的红细胞大量破裂,血红蛋白经过尿液被排出体外,成为“酱油尿”,并出现急性重度贫血引起的面色苍黄、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昏迷、惊厥等脑损伤和肾功能损害,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孩子第一次吃蚕豆应尽量少给

“大约10%的儿童会缺乏这种酶,其中30%~40%因为遗传,还有一些孩子,随着年龄增加症状会缓解。蚕豆病症状轻微的话,往往会被忽视,无需治疗也可能会好转,但是严重一点的,小便会呈酱油色甚至红色。”屈丽君介绍,血常规检查显示,嘉嘉的病情比较严重,入院当天血色素只有54g/L(正常儿童为—g/L),为重度贫血,非常危险,而且因为溶血导致白细胞猛增到了27×/L(正常是4-10×/L)。

在医生的建议下,医院血液科病房,接受输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

屈丽君提醒,现在的新生儿筛查计划中,有测试体内有没有G-6-PD的项目,如果有这种酶,可以放心给孩子吃蚕豆。

如果明确知道孩子体内缺少这种酶,那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

首先是不吃蚕豆,也不要去接触新鲜的蚕豆和盛开的蚕豆花。

医生提醒,初夏季节是蚕豆病高发季节,家有小宝宝又不确定孩子是否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家长,在第一次给孩子吃蚕豆时应尽量少量给予,并注意观察孩子身体有无异常反应。

麻麻必知:蚕豆病仅仅是吃出来的病?1触碰豆制品和豆类花粉

宝宝除了吃蚕豆制品或氧化性强的黄豆、豆浆、酱油等食物可能发病,接触了蚕豆花粉也可能诱发蚕豆病。

2接触樟脑丸

蚕豆病”不一定非吃了蚕豆才会发生,如果宝宝穿的衣服中带有樟脑丸成分,而樟脑丸含有萘,会引起溶血症,此时宝宝也可能患上蚕豆病。与樟脑丸一样含萘的物品也要避免接触,如强力无比膏、冬青油软膏、紫药水、臭丸等。

3错误服用药物

如果宝宝错误服用了会破坏红细胞的药物,如退烧药、抗疟疾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等,也会导致患上蚕豆病。

4其他病毒感染

旅途期间,宝宝不慎感染肺炎、流感、伤寒、病毒型肝炎等,不排除因病毒感染诱发溶血症的可能,并进一步导致蚕豆病的发生。

内容综合市场星报及网络

编辑:涓涓









































贵阳白癜风医院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ysbj/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