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系列:
中西医大对决之血吸虫篇
中西医大对决之疟疾篇
博科园|中西医大对决之脊髓灰质炎篇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博科园
中西医大对决之麻风病篇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修改版)
博科园|中西医大对决之结核篇
以上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
“救救孩子”这四个字是百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发出的呐喊,是精神之救。而在实际的历史长河中,肉体之救是更令人绝望的悲惨事实。这个悲惨的事实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儿童在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面前,是完完全全待宰的羔羊,是病死率最高的群体,是人均寿命最关键的短板。
我们已经知道,在二十世纪以前,无论中外,人均寿命大致不超过40岁。其中拖后腿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大量的儿童夭亡,夭亡于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传染病是第一致死原因。
传染病中,儿童第一杀手是天花。据历史学家研究,清代大约25%的儿童死于痘症即天花(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英格兰在牛痘法发明之前,30%的儿童在3岁前死于天花(洛依斯.Z.玛格纳《医学史》)。这是什么概念?据人口统计数据,年我国儿童总数2.74亿,若在清代,将有万死于天花。这是令人窒息的数字。
天花是一种病毒感染,不错,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感冒、乙肝一样。人类医学要到二十世纪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病毒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