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忽冷忽热,小儿感冒发烧骤增,应该怎么

小儿感冒发烧

乱吃药后果严重

16个月大的周宝宝这几天感冒了,周妈妈见他打喷嚏、流鼻涕,又有些发烧,便到药店买了点感冒药进行治疗,几天下来,周宝宝的感冒症状并没有缓解,症状反而加重了。妈妈着急地带孩医院儿科就医,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需入院治疗。

三岁的涵涵,突发高烧39℃,妈妈见状,反复多次予以退烧药给他治疗退烧,可他的症状没有减轻,送医院急诊,确诊为患了瑞氏综合征,二天后不幸死亡。这是一个惨痛的事例。

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并发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即使不用药也可痊愈。但如果家长自行乱用药,反倒会增加机体的耐药性或造成严重后果。

小儿感冒多是病毒感染

多数抗生素并没用

小儿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等,80%-90%是感染病毒,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还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现在家长带孩子看病,动不动就要求医生给打点滴。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而且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数多了,不仅让孩子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瑛介绍,其实,很多儿童感冒初期根本没必要用抗生素,只要多喝水、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适当休息即可痊愈。但现在很多家长一遇到小孩患感冒,最大的误区就是家长自作主张买药给孩子吃,结果很可能延误治疗,而且,现在市场上一些小儿感冒退烧药的成分并不适合小儿治疗,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儿,他们的肝、肾、神经抑制机制发育尚未成熟,如果家长自行乱用药,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医院儿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防治。

小儿发烧要恰当退热

试试物理降温

潘主任介绍,现在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发烧就急于给孩子退烧。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0℃为超高热。患儿体温中、低度发热,无发热惊厥病史,一般情况良好,可先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擦浴等,若体温继续上升时就要适当退热。所有退热药品都有一定副作用,会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某些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此类患儿有发热迹象就应及时退热。如果非要用退烧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应注意中药及中成药的清热类药品无直接退热作用。

小儿感冒

中医特色治疗效果不错

我们平常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又称为“伤风”、“感冒”,根据病情轻重和病邪的不同,将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体虚型、阴虚型5种,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中风寒型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选用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片等。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常表现为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选用清热感冒冲剂、板蓝根颗粒、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不同类型感冒的治疗方法不同,用药前首先要分清感冒类型,然后再按型选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体虚型感冒的儿童,很容易感冒,平时身体虚弱,感冒之后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对于这类大儿童,可以采用冬病夏治、冬季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体质和减少发病次数。

专家介绍:

潘瑛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治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以小儿慢性腹痛专病为特色的专科特长,擅长于儿科危重症急救。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zlff/1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