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个就诊的临床症状。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最高限(37度)。但是体温在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服过厚及室温过高等情况下均会比正常体温略高,故在测量体温时不应在上述情况后测量,应在上述情况后一个小时以上再测量体温。
发烧的分级(以腋下温度为准):1、低热:37~38度;2、中度发热:38~38.9度;3、高热:39~41度;4、超高热:41度以上。
发热的机制(机体发烧的原因):发热对于人体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也就是发热是机体免疫力提高的一个途径,所以发热时家长不用过分紧张,只要知道正确的临时处理方法,发热就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大的伤害。
下面说一下发热的处理方法。因为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是造成发热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是帮宝宝退热的准则。退热药虽能控制人体体温调节中枢致使产热减少,但通过物理降温增加身体散热才能实现真正的效果。
退烧一般通过四种途径实现:1、蒸发散热,依靠皮肤表面水分带走热量是最主要途径。2、呼吸散热,发热时呼吸急促加深,可助体内热量散发。3、排尿散热,及时补充充足水分帮助宝宝多排尿可协助散热。除此之外,排便也是散热的渠道之一。为保证这四种途径实现,要尽可能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并在提高室温的基础上减少穿盖帮助皮肤散热。此外,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退热贴、冰袋等也是安全有效的退热方法。
物理降温分为冷降温和温降温。冷降温即指使用冰贴、冰袋降温,但仅使皮肤表面温度降低因此退热效果有限,而且皮肤血管受冷收缩反而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温降温是用温热毛巾擦洗宝宝腋窝、腹股沟、手脚等部位,或洗温水澡等,使皮肤血管扩张帮助人体散热。退热的捷径是使用物理降温中的温降温法,因此宝爸宝妈们不该一遇到宝宝发烧就诉诸退热药物退烧的方法。在此建议在宝宝发烧时,宝爸宝妈们临时的处理方法是应1、少量多次补充液体,增加体内水分,增加排尿排便频次帮助降温。不要穿盖过多,一定不要蒙被子捂汗(因为过多穿盖会散热不良,进而导致高热惊厥);2、温水湿敷、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的退热效果较好。3、体温不超38.5度时可暂不服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8.5度或者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尽早服用退热药物降温。
总体来说,在发现宝宝发烧时,可先按上述方法临时处理。同时抓紧时间找医生就诊,尽快查明宝宝发烧的具体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切不可自行买各种药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