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俊新媒体环境下影视行业的新机会

12月5日下午,开圣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邵敏俊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做了题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行业的新机会”的演讲。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创业创新课程的第12讲。邵敏俊从“影视产业链”、“影视剧市场”、“影视技术跨界融合”和“影视与金融资本”四个话题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影视行业基本的产业格局和市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影视行业存在的新机会。

邵敏俊演讲与问答实录(由课程主办方整理):

01

前言:关于影视行业的三个观点

1.行外人进入影视行业很难:

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门槛、高专业度的行业,是具备很强的跨产业整合和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去做的一个行业。举例来讲,阿里巴巴现在的市值将近5千亿美金,它花钱买了一个中国文化的壳,然后借壳上了市。年初的时候,大家对它的市场预期很高,整个股价翻了几倍。但是作为一个行外人,阿里巴巴进入这个行业是没有一支专业的团队的。所以,两年时间,它的股价比高峰期跌掉了70%,整个资本市场的预期都降下来了。

2.我们不谈影视公司如何创业,而是希望通过对影视产业链的了解,找到其中的创业或者就业机会:

我希望通过我的资源、资历以及我过去的经验,还有这几年我沉淀下来的对影视产业的一些理解,帮助大家找到其中创业或者就业的机会。当你对整个影视产业链做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之后,你就会了解未来的产业链当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类型的公司和团队。

3.成功的影视项目(公司)=内容核心驱动+金融运作:

一个成功的影视项目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另一个就是金融运作。内容和金融是密不可分的。过去有太多影视的专业人员虽然有好的idea、IP和团队,但是缺少资金和金融的有效运作,这样是很难打造一个优秀的项目或者成功的公司的。

02

影视产业链概述

1.影视产业链的五大环节和对应的公司类型:

第一,影视前期。这一部分包括IP孵化、编剧编撰、导演/制片和演员。

第二,影视拍摄和制作。“制作”这个概念其实有两个涵义:一个是制片,一个是后期制作。常规的影视制作是指制片阶段。

第三,影视后期制作。拍完片之后,需要对整个片子的素材进行加工,包括从声音到画面到成片的整个合成过程。

第四,影视后端的宣传和发行。“宣发”其实是两个概念的总和:一个是宣传,一个是发行。“宣传”更多地是针对影视作品讲,指通过大众媒体渠道去跟它的潜在或者既定的目标、消费者做传达和沟通。“发行”则是在落地的电影院或者院线进行销售。这是两个不同的环节,但是常规上“宣发”会放到一起讲,有的公司也可以把这两块放到一起来做。

第五,影视作品的销售。这里的销售渠道包括院线、影院和新媒体。院线跟影院是不一样的,院线相当于资质牌照方,影院则是一个个可以放映影片的空间和载体。只要有钱,谁都可以投建自己的电影院,但是电影院是没有资格放电影的,一定要获得院线牌照的资格才可以放电影,这个指的就是院线。有些自己有院线牌照的公司也会开自己的电影院,比如中影。再说新媒体,现在有很多的新媒体平台都提供影视作品的销售渠道。销售的产品形态也是多样的,包括影视作品的衍生品、形象授权以及主题乐园等。

贯穿这五个环节的还有一个,就是影视广告植入这类商业性的公司。

和这五个环节相对应,有以下五类公司:第一个环节是对应经纪类、投资类的公司;第二个环节对应制片公司,也就是电影拍摄公司,比如华谊和美国著名的迪士尼、派拉蒙、华纳、索尼、高梅等等。第三环节对应影视后期制作公司,这个行业的体系非常成熟。比如好莱坞的科幻、魔幻、惊悚大片,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特效和后期制作去完成。然而中国的后期公司和国外的公司差距非常大。第四个环节对应的是互联网宣传发行公司。博纳最早是做发行的,现在在往产业链的前端延伸做内容。第五个环节对应的就是渠道及销售类的公司。

2.影视作品的非标特性和产业延伸的意义:

在这五个环节里,大的上市公司的切入点都是不一样的。华谊是做经纪人和制片起步,最后往产业链中下游输出。现在华谊有院线、手游,还做了自己的电影小镇。为什么要做这些?这与公司的运营模式和风险是有关系的。影视作品是非标产品,今天一部《战狼2》有56亿票房,后面的《战狼3》还能做达到这个成绩吗?即便是爆款,下一部电影也有可能不被大家认可。这样的营收波动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危险,所以他一定要进入其它产业链领域,以最低成本资金获得上市之后做产业链延伸,从而平缓营收的波动。

3.新媒体融入传统影视产业链:

新媒体的融入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第一个环节,数字阅读平台(即IP孵化平台)的出现,带来了非常好的机会。代表性的公司有阅文集团、掌阅科技和有妖气。网络IP的大热和草根作家的成名是这一新变化的重要表现,这使得创作者拥有大量的粉丝成为一种可能。这几家公司在文字阅读和漫画阅读领域构建大的平台,通过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粉丝。我们今天给阅文集团这么高的估值,就是看好它未来文学IP变现的能力。当然,数字阅读付费本身已经是趋势了,除了这部分,文学IP的影视改编会是很大的收益来源。

在第二环节和第三个环节,新媒体的融入对这两个环节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四个环节,除传统宣发外有了互联网宣发。在这个环节,互联网宣发公司做的是线上售票和线上宣发,它颠覆了整个行业买票的消费习惯。这里基本有几大公司:猫眼、微票儿、淘票票等。这些平台除了线上售票,也做线上的宣发。如果大家曾经以9.9元买到了一张电影票,就会接触到它的一种通过票补的宣发方式。

第五个环节,销售渠道。第一个改变是互联网视频。腾讯、优酷、爱奇艺无疑是第一梯队的,背后也是BAT三家的身影。从去电影院看到现在买VIP会员在网络视频上看,网络视频极大地改变了用户对影视作品消费的习惯。第二个是OTT平台的发展,7家牌照方和电影院的院线牌照是类似的。今年被称为OTT元年,我对这个平台的模式产生的商业变现价值是很看好的。最后一个表现就是衍生品的授权,包括手游和网游的衍生等。

4.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影视产业链: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内容制作完成后,通过销售渠道供应给各级电视台,或者进入到院线销售。这是相对单一和传统的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渠道,视频网站、客户端、APP、IPTV、OTT等,都是可以获得版权收益的平台。另外,广告商也会直接从内容生产的初期开始介入到链条中。去年开始,腾讯的自制剧开始做古装剧的内容创意中插广告,还会使用脚标等形式。这些广告的销售和片子的销售是同时存在的,在拍片之前就成熟了。产品分销渠道的增加、新增的植入广告以及衍生品的收入吸引着不同新媒体的介入,从而形成了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改变。

5.国际文化传媒巨头的多维度拓展产业链战略:

影视文化这个行业的标杆,就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传媒集团,比如迪士尼集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集团和康卡斯特集团等。迪士尼现在的市值是亿美金,而中国最大的电影上市公司的估值是亿人民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差距。从内容生产到媒体渠道到衍生品,迪士尼是具备完整的体系的。从电影的生产,到进入下游的渠道(如迪士尼动漫频道),再到主题乐园衍生品的变现(迪士尼乐园),涉及的产业链非常长,形成了明显的跨产业优势整合。而中国由于市场成熟度和机会状况的不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跟中国不一样的是,拥有电视台和互联网的播出平台的公司不可以拥有院线。而中国的万达既拍电影又拥有万达院线,既生产内容又在自己的终端渠道里上映。中国的上下游整合是自由的,这也就会带来垄断。

03

影视行业概述

1.从数据看电影前端产业的市场状况:

目前,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增长呈平缓的态势,增长率是个位数。而中国的电影票房从(亿元)增长到(亿元),以两位数的速率在增长。按国家来说,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中国是第二大票房市场。按照美国今年2%—3%的增长比速度和中国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来看,我们预计五年左右中国市场就会超过美国。

今年中国票房的预测值大概在亿左右,相比于去年增长了12%到15%,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国家电影总局也在近期提出了年的四大目标:年票房过亿,年产电影超部,屏幕数量超6万块,场票房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电影的票房市场并不代表着成功。电影票房市场不代表整个电影的总收入,电影的总收入来自于三部分:电影票房、版权收益(DVD和网络点播)和衍生品。全球票房市场亿,DVD音像制品及新媒体点播亿,衍生品收益亿。而中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有亿,新媒体版权约50亿元,由本土电影产生的衍生品大概只有25亿左右。这和美国乃至世界的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衍生品这部分。所以未来的机会最大的是在衍生品产业。

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部影片中,国产片有部,进口片有52部。这52部电影的票房有亿,而部的国产电影只有亿。平均单部进口片的票房是3亿多,而国产片的单部收益只有几千万,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差距。

2.电影前端产业的五大发展趋势:

①理性回归,内容为王。

现在有很多小鲜肉,可是光靠表面的东西是撑不住一部电影的,电影本身的情节、内容及品质才能把它撑起来。有一些低成本或者内容题材好的电影,刚开始即便宣传没有做得特别好,后来也能通过口碑拉升去反超,比如《功夫瑜珈》反超《西游伏妖》的案例

②主旋律影片开始受到热捧。

靠制作质量和民族情怀取胜的《战狼2》就是很好的例子。和“十九大”、“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主题相关的题材,逐渐受到热捧。

③IP改编回归冷静。

巨额天价IP改编,票房结果不尽人意,强IP未必能带来高票房

④喜剧片依然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zlff/12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