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本报记者赵丽、见习记者韩丹东)
原标题: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患者就医体验差迁怒医生——儿科医护人员常陷医患冲突漩涡
调查动机
“千分之零点五”。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这个数字频频成为媒体焦点。如此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关乎孩子:
目前,我国儿童总数为2.26亿,但每千名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师,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儿科医生已经十分紧缺。
就在人们讨论如何解决儿科医生辞职潮,国家大力推动儿科发展之时,儿科里的“全武行”仍在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冷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儿科为何躲不过医患纠纷?儿科医生短缺的背后有哪些现实尴尬?
本篇报道试图找寻这些答案。
“裴奶奶”辞职了。
这名拥有40多万微博粉丝、
在张韬看来,儿科病患病情特殊,医患交往障碍多。
“以急诊为例,儿科病患多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危急病人多。危急症状如高热惊厥、中毒和意外伤亡,往往在孩子玩耍过程中突然发病或发生意外。”张韬的同事曹云说,家长在来院就医前已心急如焚,他们没有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思想准备,这是儿科医患容易触发矛盾的一个关键点。
不再逃离待支持
当儿科医生时每月收入四五千元,当内科医生后一个月能有七八千,“而且比儿科时轻松多了”。
这是跳槽后赵启云的薪金变化。
在记者的走访中,许多儿科医护人员也坦言,“儿科虽然不是待遇最差的,但绝对是垫底的”。
业内医生认为,医院确实忽视了儿科,其忽视的原因不是因为儿科方面的人才不行、水准不够,更多是跟大的医疗环境有关。
“医院说是要体现公益性,但医院的运转主要靠自身创收,而儿科经济效益差,医院‘照顾’甚至‘贴钱’,纵然社会效益高,医院‘舍弃’。卫生主医院的效益,多少有些无可奈何。”年走上儿科岗位,目医院的儿科主任沈军向记者介绍说。
医生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患者就医体验差,从而导致医患纠纷频出。
相比外部的改革,多位儿科医生均认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还儿科医生以职业尊严,儿科医生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尊重,不要单纯以科室的创收能力来评价一个专业的重要性,也不要把科室的经营效益完全与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相联系。
绝大多数儿科从业者也认为,经济利益关系制造了儿科医生的供求失衡,这才是最值得医疗管理部门反思。在公众增加医疗支出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希望的是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够多一点行政手段的介入,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以缓解医患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
分享是一种生活态度
鎬庢牱鑳芥不濂界櫧鐧滈鐧界櫆椋庢棭鏈熷浣曟不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