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的定义
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瘀络(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的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决血调气、通经活络以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
各种疾病皆由经络不畅,引起脏腑不和,阴阳失衡所致。放血可以排除血脉中郁结已久的病邪,而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
放血的针具
最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就有提到:“锋针者,刃三,以发痼疾。”锋针就是现在所用的三棱针。因三棱针末端锋利,故可以容易刺破络脉;且针身变得粗大,可以开大其决口使之不容易愈合,有利于更多的血外溢。
但因三棱针用久容易变钝,且每用一次即需消毒一次,故现多用一次性注射针头代替,用后即丢至锐器盒。
需要放较多血时,多配合拔罐疗法,以增强放血的功效。
放血的作用以及临床适应症
1、急症解救:临床多应用放血治疗昏迷、惊厥、狂痫及中暑等危重症,简便速效。
2、退热泻火:适合于阳盛发热,通过刺血以泄出过盛的阳气,从而改善阳盛的状态,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高热、口疮、爆发火眼等疾病。
3、止痛作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疼痛多由经络阻滞不通引起,放血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的功能,故可治疗多种痛症。
4、解毒作用:放血可以使机体的毒邪直接排出,还能调理气血而使人体机能正常,抑制毒邪的扩展与再生。临床多用于疮疡、暗疮等外科病的治疗。
5、消肿作用:“肿”一般由于气滞血瘀,经络瘀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出局部经脉中的瘀血,经络得以畅通,自然肿得以消。外伤引起的肿胀、痛风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等均宜用此方法。
6、治麻作用:麻木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局部皮肤所引起的,放血是以“血行气通”的理论为指导,以鼓舞气机使气血到达局部,局部得到气血濡养自然麻木自止。
放血疗法的禁忌
大汗或体力过于衰竭的患者,脉象虚弱的病人,水肿的病人,平素易出血的病人皆不宜放血。大劳、大饥、大渴、大醉、大怒等的病人,需休息一段时间,使气血平静下来,再行放血。
特别注意事项
1、最好让患者平卧,避免晕针。
2、患者应该配合医生,尽量放松,不然会影响医生刺入的准确度而降低疗效。
3、放血以血液不再自行流出或血色由紫暗转为鲜红为度。
4、需要停止放血时,需用棉球按压至不再出血。
5、施术结束后,2小时内不可以水冲洗施术部位,不可洗澡,不可受风寒。当天可以洗澡。
王本正放血疗法专题技术推广研修班,7月18日---7月23日(18日全天报到)哈尔滨举办,
本班主讲治疗机理、手法方式、取穴特色及对各种疑难杂症的特效治疗,并附名家临床经验内容。由王本正教授主讲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自动控制论相结合的新型放血疗法。报名刘老师(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颠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