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童心守护未来
医院儿科是一个奋进、团结、充满生机的科室,是一个工作作风严谨、医术精湛的技术队伍。科室有医护人员30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各自专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儿科设普通儿科、PICU、新生儿病房及NICU病区,开放床位60张,年收治患儿人次。拥有先进的抢救、监护诊疗设备,包括新生儿保暖箱、蓝光治疗箱、开放式保温抢救台、呼吸机、微量输液泵、经皮测胆仪、微量血糖仪等。
普通儿科能诊治儿童的各系统疾病,技术熟练,实力雄厚。开展了中西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对哮喘及持续状态、川畸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PICU是鸡西地区较规范的治疗中心能抢救重症脑炎、休克、中毒、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急重症患儿;在新生儿方面,能熟练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机械通气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来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开展了静脉留置针、静脉营养等项目,是鸡西地区规范的新生儿治疗中心。
专家推介
段梅英主任医师儿科主任现任黑龙江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委员、鸡西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副主任委员。毕业25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20余篇,论著2部。擅长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对哮喘持续状态、重症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难治性肾病、惊厥持续状态及脑炎等儿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出诊时间:每周四、日上午
陈琦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现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鸡西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毕业21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著有三部技术专著,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擅长儿科常见病、急重症、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黄疸、心衰、哮喘持续状态、脑炎、重症肺炎、糖尿病酸中毒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张立国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著有《常见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临床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专著两部。先后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医学杂志上发表《小儿维生素D3中医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抢救》《肺炎衣原体导致儿童肺炎96例临床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检查方法》《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等论文10余篇。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进修,擅长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及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等有独到见解。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儿科主任段梅英谈如何对待小儿发热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常为感染性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学龄前儿童对发热的反应较敏感,有部分患儿可导致热惊厥,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感到恐惧或焦虑。
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实现的。一般认为:正常情况下腋下温度是36~37℃,但不同个体略有差异,可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稍有波动。如:剧烈运动、寒战、哭闹、气温的改变以及衣服的厚薄等皆能引起体温的变化。一般下午体温较清晨为高(但相差不超过1℃),37.5~38℃为低热,38℃以上~39℃为中等度热,39℃以上~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发热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发热是机体的适应性反应,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是机体对感染性微生物、免疫复合物或其它炎症因子反应的结果。发热时机体对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成份增加,细胞活性增强,有利于调动机体对抗致病原的积极性。
但发热可产生头痛、肌肉疼痛、厌食及全身不适,在一些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中还可加剧炎症反应。身体衰弱或患有重症肺炎或心衰的患儿,可增加氧耗量和心输出量,并可加重病情。5岁以下小儿有引起高热惊厥的危险,体温高于42℃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在0~7岁小儿中,患过高热惊厥者占3%;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为常见。若发热惊厥发生于6个月之前或5~6岁之后,不要轻易考虑为高热惊厥,必须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高热惊厥往往出现于体温急剧升高时,大部分在发热24小时之内,患儿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发热,突然抽搐时,才发现体温升高。抽搐时间短暂,一般为10~15分钟之内,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一般只抽搐一次,家庭成员中可有抽搐的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对将来智力的影响不大。
发热时怎样处理?
退热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患儿身体舒适度,原则上对于极度不适的患儿使用退热治疗会对病情改善大有帮助,但是否给予退热治疗,需要在权衡其可能的利和弊(药物的副作用)而决定。
应该给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一发热就要求退热,应该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如果一旦发生了热惊厥,也不要过于惊慌,应将患儿侧卧或头转向一侧,防止吸入窒息,使患儿保持安静。待抽搐缓解后,医院找医生,医生会全面了解分析发热及惊厥的原因、症状及体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