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的时候,宝宝常常会感冒发烧,然后就经常在朋友圈医院为发烧的宝宝们排队、各种揪心、不知所措。事后几天麻麻们就会发现其实某些情医院,效果也不大。今天就整理一份宝宝发热解决方案分享给大家,希望看完麻麻们会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分别该怎么做。
麻麻们如何处理发烧?
1.不要宝医院
很多家长在宝宝一发烧的时候就着医院。面对一个烧得滚烫、无精打采的小人儿,说还能淡定自若肯定不现实,那种手足无措的慌乱感我也感同身受。但从理性角度看,即使再着急,也应该选择对孩子们真正有利的处理方式。
不管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发烧,在刚发烧的前期,不管是抽血化验,还是临床查体,都并不一定能找到致病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顶多是给点退烧的方案让回家观察。别一看到孩子发热就急着治疗,医院人多容易交叉感染。只要不是持续高热引起惊厥,麻麻们请别太紧张。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退烧的最新指南里反复强调,除非是超高热,发烧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是有好处的。
有明确原因的发烧,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
记得让宝宝多喝水!
如果有以下情况,医院:
-不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医院。
-3个月-2岁的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的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度,医院。
-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定要马上带孩子去急诊。
-如果高烧不退同时出现皮疹或紫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斑,有可能是风疹、麻疹甚至川崎病,医院。
-如果发烧同时出现一下症状,医院:
·拒绝喝水。
·即使喝水较多,扔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样子;
·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
·无休止地哭闹已达几个小时
·极度兴奋;
·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等);
·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
·位于宝宝头顶部的囟门向外隆起;
·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
·明显呼吸困难;
·惊厥
当然,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如果宝宝烧到你内心受不了,那也别犹豫,医院验个血,看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白是啥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病毒感染,反正也得有个过程,就安心回家护理吧。如果是细菌感染,那么听医生的嘱咐,配相应的药物治疗。
2.如何在家护理发烧的孩子
-正确测量宝宝体温。
用电子温度计(可以选择普通的电子温度计,或者质量过关的耳温枪、额温枪,千万不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孩子的口腔、直肠或者腋下。如果口腔温度超过37.5度,直肠温度高于38度,耳温超过38度或者腋下超过37.2度,即可认为是发烧了。
-体温在38.5度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宝宝更加舒适。
例如脱掉大部分衣服;用温水擦拭额头以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走行的位置;洗个水温35度左右的温水澡等等(目前也有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物理降温对退烧无效,但如果能通过这些方式让宝宝获得更舒适的体感,还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宝宝拒绝,就不要勉强)。千万不要通过捂汗的方式让宝宝退烧,捂汗的过程会导致造成升温快或降温不理想,且极易导致高热惊厥。
-体温在38.5度以上应使用单一成分的退烧药进行药物退烧。
38.5度是我国的标准,美国儿科学院的推荐标准是39度以上。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和/或布洛芬(美林),当然请格外注意剂量。(另外要注意的是,水痘引起的发热不要使用布洛芬,因为会增加严重皮肤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对于腹泻严重,伴有明显脱水症状的孩子,也不应使用布洛芬。)
-如果孩子发烧时仍然精神不错、吃喝正常,说明孩子的病情不严重。爸妈可以在家观察孩子,给孩子多喝水,增加排尿和皮肤蒸发水分的机会,这样可以通过增加散热降低孩子的体温。一定要记住给孩子多补水,没有足够水分的摄入,退烧药就不能发挥退热作用。发烧时,宝宝体内的代谢旺盛,会导致大量水分消耗,体内水分减少。而退烧药特别是布洛芬,需体内大量水分的参与,如体内水分不足,也会造成体温不降或降温缓慢,甚至容易出现脱水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麻麻需要学习的医学常识
1.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体下丘脑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候体温都设在37度左右。
当病菌(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侵犯人体后,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如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动用人体防御机制的启动信号中,发热是最为主要的一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上调控制体温的水平,导致发热。
2.小孩发烧为什么会手脚冰凉?
发炎反应导致下丘脑定位点上升,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38度。如果当时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小孩会觉得冷。再加上小儿心脏力量较弱,每次心脏搏动到达手脚末端的血液少,平日就比较容易出现手脚偏凉于身体的现象。发热时,人体会动用更多的血液到体内重要脏器,导致手脚越发偏凉。
3.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物体降温是为了增加皮肤散热;药物降温是在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状况下,利于散热。
4.有哪些常用小儿退烧药?
退烧药不是以商品名区分的,而应该注意其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也称热扑息痛)成分的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成分的美林。
关于发烧,应该抛弃这些老观念
1.发热会烧坏脑子?错
以前老是听老一辈说,发烧会把脑子烧坏了。但这完全是怂人听闻。台湾地区儿科医学会明确指出,41度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候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高热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高热惊厥,是唯一“烧坏”孩子的可能。
2.发热会引起肺炎?错
发热本身如果没有高热惊厥,就不会造成人体任何部位的损伤。倒是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可能造成肺炎等。要了解正确的因果,发热只是呈现在外在的表现,原因有很多。著名儿科医生张思莱就提到,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个表现,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早已经潜伏在体内。
3.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发汗可退烧?错
发热时体内产热大于散热,如果穿得多、盖得多,散热很难实现,退烧不但不会见效,体温还可能继续升高,甚至会诱发高热惊厥,如果捂出大汗还容易引发脱水。
4.温水擦浴是降温首选?不是,只是辅助手段
美国专家的共识是在39°C以上(中国指南是38.5°C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除了一些有遗传代谢病、心肺功能疾病、癫痫等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明显不舒服,健康的孩子在39°C以下不需要退烧,所以也不需要擦澡不需要冰袋。
过去一直提倡首选温水擦浴,但是随着医学进步,这不再是首选。著名的儿科医生裴洪岗提到,温水擦浴这样的方式,在39°C以下根本就不需要用,39°C以上也是先吃退烧药,只有当孩子不能吃退烧药时,才必须用到这种方法。
有朋友在加拿大,医院。医生给的建议就是多喝水,39度以上吃退烧药。医生说,每次发烧都是对小孩免疫力的锻炼,烧太高,可以吃退烧药,不要折腾孩子,他需要安静与休息。你发烧的时候也不希望别人在你身上抹来抹去吧。
如果还是有点将信将疑的话,一起来看专业指南和各个权威机构对物理降温的评价。
美国最新版《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已经删除了物理退烧的内容,不再建议物理降温。
所以此前一度风靡朋友圈的德国妈妈发烧护理法“用温水将两条毛巾浸湿,稍微拧干、摊开,将毛巾逐一缠绕在孩童小腿上,二十分钟后解开,接着用干毛巾擦干”,其实就是没什么大用的物理降温法,而且在德国根本不流行好不好!
5.退热贴有必要买吗?效果很有限
风靡中国的小林退热贴到底有没有用呢?裴医生曾专门就此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关于退烧的治疗,各国的儿童发热指南都没有提到退热贴,退热贴主要流行于东亚的国家。退热贴的说明书上说是靠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但事实上,别说一块还没巴掌大的水凝胶,就是把孩子泡在温水里降温效果也非常有限。再加上退热贴里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叶油之类的成分,这些东西的确会让局部皮肤感觉凉意,但并不是真的的降温。所以在裴医生看来,退热贴唯一的用处,恐怕是作为“孩子发烧总该做点什么”的心理安慰!更关键的是,有些孩子贴完这个还过敏,额头上发了好多红疹子。
6.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可以吗?不可以
近些年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过,不用说工业酒精,就连普通酒精也不可以用来给孩子降温。孩子的皮肤嫩、通透性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也旺盛,发热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酒精经皮肤很容易被吸收。如果擦拭时间长,面积又大,会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对于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来说,容易产生酒精中毒。
7.给孩子用抗生素退热?错
一定要知道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死病毒。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又属于化学物质,服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副作用。
美国儿科权威斯波克特别警告,不要给儿童或者十几岁的孩子吃阿司匹林退烧,除非医生让你用这种药。
8.如果宝宝发生惊厥怎么办?
一旦孩子有抽风反应,需采取必要的对策来救急,具体步骤如下:
1.把宝宝头部侧向一边,不要给宝宝喂食:
首先当宝宝发生抽搐时,家长要先把宝宝的头侧向一边,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抽搐的同时,宝宝还会口吐白沫,这样做方便宝宝嘴里的唾液顺嘴角流出,而不产生回流情况。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抽风会特别的慌张,不断摇晃宝宝,并着急喂水喂药,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宝宝嘴里的唾沫液体进入气管,造成宝宝呼吸困难,轻则引起肺炎,重则当场死亡。
2.借用包布的筷子或纸卷筒等软硬物:
通常当宝宝发生抽搐时,上下牙齿会发生紧紧咬合的现象,如果家长不对此采取措施,宝宝很可能会咬破自己的舌头,或者出现舌头后缩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宝宝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此家长要立即拿干净手帕包住筷子顶端,压住宝宝舌头,放在上下牙齿中间,这样可以预防宝宝的自残行为。如果来不及找东西,那只能牺牲下家长的手指了.。
3.按压或用力掐宝宝的人中:
如果宝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可使用掐人中或者印堂的方法来抑制宝宝抽动。提醒家长宝宝抽搐的过程中,掐人中时就不要顾及宝宝会不会疼,人中有没有被掐出痕迹等等,因为您越心疼,越不舍得下手,那么掐人中的过程相当于在做无用功。
4.冷敷毛巾:
宝宝在不断抽动的同时,身子也会持续发热,家长可以取一块干净的凉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不间断更换持续冷敷的状态;也可以用毛巾轻擦宝宝的全身。
5.解衣服缓解宝宝的束缚感:
宝宝身体大幅度抽动时,应马上把他平放于床上,解开他的衣服,把他的头部向着左边或右边靠着,让他能够自如呼吸。如果碰巧家中备有小瓶氧气罐的,家长可以给宝宝输上氧气,以防医生未到的这段时间宝宝大脑缺氧,另外,看宝宝的呼吸情况,如果不顺畅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一些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的措施,为医生的救治赢取时间。
6.立即就诊彻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