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的患者有哪些症状?
肾性骨病是一种很隐匿的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一般需要靠化验检查来发现。如果患者血钙水平下降、血磷水平升高,并且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那么可以初步诊断为早期肾性骨病,这个时候患者一般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患者出现骨痛、皮肤搔痒、肌肉没有力量、消瘦等症状时,就提示肾性骨病发展到了晚期,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肾性骨病有哪些危害?
肾性骨病会导致患者骨骼畸形、身高退缩。身高退缩主要表现为胸腔的缩短,这会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紊乱、心血管钙化、低血压、心率衰竭甚至死亡。异常增高的血钙、血磷在血管、软组织等处沉积,导致相应组织钙化,进而影响其功能。如血管钙化后硬度增加、弹性减弱,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甚至使血管破裂,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防治肾性骨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低磷饮食
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鱼、虾、蛋、奶、肉类、家禽、谷物、豆类、软饮料等。正常成人每天摄入磷1克-1.8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将磷的摄入量控制在毫克以下。
磷的摄入与饮食中蛋白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因此,低蛋白饮食是减少磷摄入的主要方法。磷容易溶解在汤汁中,应避免摄入荤汤及将食物焯水加工可以减少磷的摄入量。
2.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血磷1.78mmol/L,需开始接受降磷治疗。没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可以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餐中服用以利于药物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可以选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盐酸司维拉姆、碳酸镧等,此类药物由于不含钙,降磷的同时不增高血钙水平。3.补充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可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持钙、磷在合适的目标范围内。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钙磷的减少,影响骨骼和牙齿等矿物质异常。婴儿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成人缺乏维生素D会使成熟的骨骼脱钙引起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等;还会导致钙吸收不足,引起手足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小腿抽搐、惊厥等。
4.充分透析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当增加磷结合剂不足以控制血磷水平或对磷结合剂不能耐受时,就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率,或改为高通量透析,以增加磷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