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最庆幸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正好看完了方舟子的《批评中医》,从今以后走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没有走什么弯路。健康的身体和正确的世界观,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很庆幸认识老方让我在这两方面都有了足够的信心。我想把我的育儿故事写下来,希望给更多的新手父母们一些借鉴。
我家宝宝出生后身体一直不错,后来8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发高烧。此时我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儿科常识,知道这很可能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幼儿急疹”,但是这个疾病早期无法确认,要到热退疹出才能确诊。宝宝高烧反反复复了好几天,第二天的时候家里人就坐不住了,医院。我想想去就去吧,毕竟第一次发那么高烧也不放心。去医院验血常规,排除了细菌感染,于是医生开了一堆号称抗病毒的中成药,我当然一概拒绝,于是什么药也没带就回家了。家里人一开始还是有些不理解,责备我,你能懂过医生么?我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幼儿急疹也是一种病毒,只能靠人体自愈,高烧是症状而不是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工作的标志,高烧不会烧坏脑子,就算高热惊厥也极少有后遗症。中药没法抗病毒,因为中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病毒,就敢号称抗病毒?家人半信半疑,但看到我这么坚持,也只好不说话了。我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因为我看到宝宝虽然高烧,但是精神很好,能吃能睡,综合我所学到的靠谱的科学知识,我知道只要耐心地等待他自愈就好了。过了4天,果然热退疹出,宝宝的病好了。利用这次机会,我一再跟家人强调,病毒性的疾病,基本靠人体自愈,所谓吃中药好了,不过是因为病本来就要好了而不是中药的功劳。家人看到活生生的案例,半信半疑但也不好反驳。
宝宝第二次生病是腹泻,去医院开了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和一盒益生菌。一开始我还担心蒙脱石散是中药,不敢给宝宝吃。后来了解到那是H打头的化学药,这才放心地给他吃了(分辨一种药是中药还是西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批号是Z打头的是中药,药名暗示疗效的是中药,批号H打头的,药名看不出来疗效的一般是西药)。用口服补液盐配置的液体补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纠正轻中度脱水的最佳办法。现在市面上有2型和3型的补液盐,3型的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浓度配,但是2型的盐分过高,需要比说明书上的要求再稀释些再配,说明书上写着要毫升水,其实应该稀释成毫升(摘自冀连梅药师的书)。经过正确的护理,宝宝也很快康复了,这个过程中没有吃过任何中药。
第三次生病也是发烧,后面又咳嗽。看到宝宝咳得很厉害,家人又坐不住了,说吃点枇杷膏吧,吃点咳嗽糖浆吧,吃点川贝炖梨吧,诸如此类。我一概不许,因为我看到FDA建议2岁幼儿咳嗽不应服用止咳药物,有的医疗指南建议4岁以下不可服用(摘自京虎子博文)。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咳出痰液是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咳嗽本身痊愈要有一个过程,感冒好后继续咳嗽好几个礼拜是正常现象。现在的止咳药多是控制中枢神经,强行止咳的,对疾病康复无益,痰液留在体内会导致病得更严重。至于中药止咳,更是无稽之谈,不吃中药咳嗽也会好,而且川贝母等中药更是含有毒性,当然不可以给宝宝吃!事实证明,什么止咳药也没有吃,后来咳嗽也慢慢好了。从此以后,对于我不给孩子吃中药的做法家人慢慢认同了。
宝宝最近的一次生病是半年前的手足口病。在此之前我就听说过这种病毒威力很大,并发症严重的话会致死,看到症状像手足口病,家人也很担心。为了确诊,我们带着孩子到了万源路上的医院,马上确诊了确实是手足口。随后医生开了2种药,一种叫利巴韦林,是西药,另一种叫施宝利通,从名字看不出来是什么药,但是由于我之前看过揭露这种药的文章,知道这是一种德国来的草药,俗称“洋中药”,价格奇贵,当然也没有任何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其有效。那个西药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但是FDA只批准它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也并不适用于手足口病,而且家里有孕妇或者准备怀孕的人的话,哪怕吸收到一点点也会导致婴儿畸形。于是这两种药我都没有要,医生还威胁我说,所医院都是开这两种药的,如果我不要的话,在病历本上签字,后果自负。我当然毫不犹豫地签了,因为我知道我的拒绝是正确的,掌握了科学知识让我有足够的底气可以拒绝那些没有循证医学根据的治疗。可是想到号医院之一都这么乱开药,我就觉得悲哀。想到有那么多生病的孩子都被开了这两种药,承受了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损失了大量的金钱,父母还要担惊受怕,我的心情就更沉重。
孩子生病,父母是最揪心的。可是,无数父母都执着于寻找各种偏方,轻信中医治病的传言,轻信网上乱传的“新妈妈小药箱”等热门微博,却不肯花点时间好好学习靠谱的科学育儿知识。当然更多的父母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育儿知识,从而导致了太多恐惧、纠结,更可怕的是喂孩子吃了很多有毒的中药,让孩子真正输在了起跑线上!
真相是唯一的,科学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对于不知道什么才是靠谱的科学育儿知识的父母,我有几个建议:
1、练好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