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秘籍宝宝发烧时处理措施,哪些措施是错

  春季来了,特别是长沙最近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极易引起宝宝感冒。那么大家能分别出宝宝正常的发热现象及发烧症状吗?宝宝发烧时有哪些措施是错误的?宝宝发烧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当宝宝发烧至“抽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婴幼儿发热是很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都表现为发热,发热是人体自然防御功能在“抵抗外敌”的表现,发热的程度和类型也是判断病因的重要指针,因此,了解宝宝发热的前因后果,一旦宝宝发热时家长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对于宝宝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发热的定义:

  一般宝宝体温超过37.0℃我们就认为孩子发烧了,但这通常是指“腋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发热分别定义如下:口温≥37.5℃;腋温≥37.0℃;肛温≥38.0℃。

  二、发热的三大病因:

  发热的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发热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原因引起:

  1、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最为常见。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有细菌性的,如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感冒等;还有寄生虫病,如疟疾等。下面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原因:

  (1)感冒

  即上呼吸道感染,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一般表现为发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咽痛、头痛、食欲下降、倦怠等症状,有时也会伴有肠胃不适、拉肚子等问题。

  (2)下呼吸道感染

  如气管炎、肺炎等。宝宝一般会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闷、精神不振,或者伴有喘息,医院就诊。

  (3)幼儿急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热退疹出,以颜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红疹最多,5、6天内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

  (4)尿道感染

  1岁以下好发。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尿道口,男宝宝则多为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这种疾病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化验小便有助于确诊。该病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5)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常表现为高烧至39℃以上,烦躁或精神萎靡,呕吐,前囟膨隆,眼神呆滞,甚至出现抽搐,遇到这类情况须尽快就医。

  (6)肠胃炎

  分为细菌(如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如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热,严重时还会出现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干燥,尿少,无泪,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等。此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化验大便、血液后给予相应治疗。

  2、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很多,如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疫苗注射后引起的一过性发热等;或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引起的发热,如大面积烧伤、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等,此类疾病出现的情况一般较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少见。

  3、护理不当引起的发热

  此类情况在新生儿或小婴儿中多见,这往往由于新爸爸、新妈妈育儿经验不足,总是担心冻着孩子,给宝宝穿得太厚,或者炎热的夏天也不敢在房间里开空调、吹电扇,加上小婴儿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导致宝宝发热、中暑等。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热通常是短暂的,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只要降低环境温度,给宝宝穿得少一点,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对发热的患儿,家长应如何护理,注意些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要了解发热患儿的三宜与三忌,细心观察,认真护理。

  1.宜保持家居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是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2.宜多饮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以防感冒。

  3.宜选用适当的退热措施。物理降温,是利用物理学散热的对流、传导、蒸发等原理的退热方法,安全、简便而可靠,是首选的退热措施。譬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是利用对流原理的一种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种发热时不能开窗,不能吹风扇的看法是错误的。

  当然,不能对着病孩吹风扇。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温水拭浴,可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便的退热方法。

  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前。当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对发热患儿,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忌:

  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

  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孩子发烧了!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马上医院。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读,列出以下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事实: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都会使身体发热。但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则有80%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肛门、耳朵或颞动脉: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窝:37.2℃及以上。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事实: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事实: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事实: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事实: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5℃时,是不用进行处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闹、脸色苍白发灰,就需要治疗。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事实:这是错误的。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即便是后者,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误区8:体温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

  事实: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误区9: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事实: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10: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事实: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小部分的重症发热会出现没有精神、服药后发热症状仍然持续不退,以及面色发灰等现象。

  误区11: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事实: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

  小儿惊厥以热性惊厥为多,是最常见的儿科急症之一,与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时,易突发惊厥;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如果小儿在家发生惊厥,家长应懂得应急处理。

  在家遇惊厥请牢记三个步骤:

  第一步,家长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摇晃患儿或试图拍打患儿来刺激使他醒来,应让他安静地躺着。

  第二步,迅速使患儿平卧,解开衣领,头偏向一边,防止口鼻腔分泌物吸入气管。可用手帕或纱布包裹牙刷柄放在小儿上下门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抽搐时谨防坠床或外伤。

  第三步,要及时测量体温,特别遇手脚凉、寒战明显时。如有高热,应及时采取药物(最好用退热栓,抽搐时不能吞咽)或物理降温。

  另外,给予新鲜空气;冬天要注意适当保温。

  待患儿停止抽搐、苏醒后,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抽搐时间较长,或抽搐停止后仍昏迷不醒,医院抢救。在小儿抽搐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抽搐时的表现怎样、全身还是局部抽搐、是抽搐还是颤抖、持续多长时间、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以便就诊时正确传达给医生。

  如何预防高热惊厥:

  1、患儿既往若有高热惊厥史,家中除了备有退热剂外,还需备有安定片或鲁米那片(过敏性体质者服用鲁米那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疹)。初起发热的第一个24小时,当体温骤然上升时,特别容易发生高热惊厥。如孩子手脚冰凉,哪怕体温只有38.0℃,也要服用安定片预防惊厥。

  2、积极退热: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在感冒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38℃以上伴手脚冰凉时,应积极退热。退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退热;二是药物退热。物理退热包括:1)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洗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腘窝、腹股沟等处,但时间宜短,以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2)冰枕:用冰袋枕在小儿头部,同时用冷水湿毛巾较大面积地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药物退热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或布洛芬(如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栓)。

  3、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功能的药物。

  4、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上感冒;如家中大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小儿少接触;每天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5、正确应用抗惊厥药物:1)间歇使用抗惊厥药物:即平时不用药,只在每次患发热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升高达38.0℃时,立即将安定溶液直肠注入或给口服安定,也可用安定栓剂;2)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对每年发作5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小儿、每次高热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北京治白癜风花多少钱
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byjs/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