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王波带您了解小儿高

小儿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小孩子免疫力较成年人更低,因此小儿高热比成年人发热的治疗也更复杂,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高热,是众多家长一直关心的话题。

★1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2引起小儿高热的原因

  小儿高热的诱因比较复杂,急疹、麻疹、水痘、浅表淋巴结肿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情况都可引起小儿高热。

3小儿高热的治疗方法

对症下药

  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针对性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4小儿高热的预防措施

  小儿高热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实验室检查对于小儿高热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对长期发热的患儿要做血培养,检查血沉、肝肾功能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对临床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一定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5小儿高热的并发症

  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正确的药物治疗再配合恰当的饮食调养,能够帮助小儿尽快摆脱高热的折磨。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小儿发热期间不要吃鸡蛋,鸡蛋富含蛋白质,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更多,因此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内乡县妇幼保健院母婴健康-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ysbj/1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