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家长应该怎么扛

假如孩子突然生病了,当医院,陪孩子在家“生扛”这场病?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我不仅自己家孩子有病都是尽量“生扛”,还鼓励身边的朋友们大胆尝试让孩子“科学扛病”。作为一名曾经弃医从理、如今已为人父的“前医生”,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虽然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往往自己生病了也不当回事儿。但是孩子一生病,当家长的立马就把这个常识抛到脑后了。家长们往往第一医院看病,宁可排四五个小时的队,医院、找最牛的专家……尽管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不过实际上这时候求医大部分情况都是家长买个心安,孩子其实没少遭罪,还多做了一些或许没用的检查,甚至使用了一些本不该用的药物,长久来看对孩子身体也没什么好处。

在发烧早期,马上给孩子吃抗生素、用上激素打点滴,中断疾病过程,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发烧好比身体在守城池,当敌人只来了人的时候,靠城门的守军就能解决问题,结果你非把后面的援军10万大部队全叫上来,把这人一下给消灭了。这次的确是没发烧,但这样强大的外界干预,会使得城里的士兵逐渐退化,慢慢减少到5万人、2万人……当敌人真来了10万人的时候,你再无相当的兵力可用,那时候再想从外面调10万兵来防守,可就难上加难了。

既然生病是成长的一部分,那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不愿扛、不能扛、不会扛呢?

1)对孩子的过度关心造成家长的过度焦虑,从而丧失理性,尤其是跟爷爷奶奶、姥姥爷爷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2)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所以当孩子病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去扛。观察和判断不出来孩子的病到底严重不严重。

一般常见的逻辑是:医院?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惊厥了、把脑子烧坏了怎么办?害怕瞎扛会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3)缺乏对孩子细致的观察,观念不合理,比如“有病必须要治疗”,“只有打针吃药才是治疗”,“所有的疾病都是可以被治疗的”,其实这些都是错误观念。

要“科学扛病”,只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做好心理建设,回归常识。

生病是个太常见的事情,不要过分紧张。你的孩子虽然对你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但他只是人群当中的普通一员。也就是说,小孩罹患上重症和罕见病的概率,是不会高于一般人群中的发生概率的(家族病、遗传病例外)。

孩子突然发烧90%以上的可能性是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而得上危及生命的白血病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没必要紧张失措。作为家长不要平时认为“我的孩子健康得很,不会无缘无故就生病”;一旦病了也不要认为“我的孩子会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查清楚、治疗好”。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便像手足口、麻疹这样发病很急的流行病,也不是致死性的。我们在家里也是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度过,不一定非要医疗干预不可。

(二)稳定全家情绪,特别是老人

孩子一旦生病,老人一般是家里最焦虑的人,医院。这个时候要说服老人和其他家人,最重要的是你要在全家人面前建立“医学专业形象”。你不仅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能对孩子的病情进行合理的分析,还要有条不紊进行处理,最好还能对疾病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比如孩子发烧到39度以上时,你要告诉老人,已经给孩子吃了退烧药,一个小时后体温会降下来,但是再过七八个小时可能还会再烧起来,需要持续的护理和观察。而不是到时候手忙脚乱地再去找药、量体温什么的。如果你能成为家里的“医学权威”,别人自然愿意听从指挥配合治疗,否则的话必然是各说各话乱作一团了。

(三)学会初步判断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

我们在日常遇到的儿科常见疾病主要就是感染性疾病,比如现在比较凶的诺如病毒、麻疹等等。这些病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诱因或危险因素、表现出相似的特点。所以在一开始你要了解清楚的就是,孩子之前吃了些什么、去了哪里、接触了什么人、可能的原因还有哪些。

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找出这些因素并不是很困难。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外部原因,而孩子的症状又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比如一两个星期反复发烧或腹泻。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护理经验分享,更专业的建议还请

每个孩子对疾病的反应有一定的差异,一定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ggy.com/zzjj/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