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担心发烧?你问她为什么担心发烧?她说怕他惊厥。
确实,有的孩子高烧后会出现抽搐、惊厥的症状。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38度左右的发烧也会惊厥呢?
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此范畴。
惊厥属于中医儿科“惊风”的范畴。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昏迷为主要特征。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惊风的症状,临床上可归纳为八候。所谓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热、痰、风、惊四证是急惊风的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为主要特征。引起惊风的原因较多,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如小儿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如持续高烧不退,均可出现惊风。
古代典籍在以上说的情况,一般是在流行病(温病或瘟病)的情况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病毒性疾病(也有突发热感冒、中暑造成)。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快速和及时的干预。
但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说“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于惊风吐泻,寒热疳痫之类,不过数种。”这就清晰的表明了,小儿发热的最多因素是“着凉”和“积食”。
疫苗的普及,很多流行病(瘟病)已经消失或很少了,而小儿发烧出现的惊厥大多是什么原因呢?
清代著名医家叶桂(天士)述吴金寿校《医效秘传》说:“急则引而缩,缓则纵而伸,或伸动而不止,名曰瘈瘲,俗谓之搐是也。伤寒瘈瘲者,皆由汗下之后,脾土受伤,肝木时旺,肺金不能制之,是以木生火,火生热,热生风,风火交织,则手足动摇而搐搦也。伤寒至此,可谓危矣”。
那么在不是温病的情况下,孩子还为什么会惊厥呢?
1、错误发汗。人体的筋脉都是靠血去滋养的,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烧以后,大汗频出,对于体内津液的伤害是很大的。没有津液去制约心肝之火,则易惊厥抽搐。
2、湿热或阴虚体质。阴虚的孩子有些在三十七八度就惊厥抽搐了,是因为日常体内津液就不足,时有内热,观其易口渴就知道了。这种体质的孩子一旦发烧极易惊厥抽搐。
3、积食。积食发烧的小孩子,体内有食物淤堵,这些食物淤积化热,又因为淤堵造成体内的热邪不能外泄,故而容易造成内热郁积,故而烧灼津液而易致惊厥抽搐。
那怎么办呢?
孩子高热,首先补充生理盐水、盐糖水或米汤。不要去多喝水,多喝水是错误的。
不要错误的干预。孩子高热,在没有找到真实的原因之前,不建议乱用美林、泰诺林等发汗退热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都会造成孩子非正常性发汗,一旦发汗没退烧,后面会烧的更高。而且非常容易惊厥。我相信有很多孩子惊厥的妈妈深有体会。你的孩子是不是用过这些药物以后惊厥的。
退热贴的使用容易造成烧坏大脑和惊厥。
如果想看这两篇文章,请